從與父親共同打江山,到繼承父業,再到70歲二次創業者,漢斯·勞辛的一生,是從傳承到顛覆的傳奇,他的經歷或許能給當下中國的企二代們一點啟發。
據外媒報導,瑞典包裝業鉅子漢斯·勞辛在9月初去世,享年93歲。
作為全球知名富二代——利樂包裝創始人魯賓·勞辛的長子——也許漢斯·勞辛離世時最引以為傲的是,他離開人世時的身份,不是利樂的繼承人,而是利樂的競爭對手愛克林的創始人。從與父親共同打江山,到繼承父業,再到70歲二次創業者,漢斯·勞辛的一生,是從傳承到顛覆的傳奇,他的經歷或許能給當下中國的企二代們一點啟發。
利樂帝國繼承人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家瑞典企業佔據了中國每盒牛奶成本的40%。蒙牛和伊利每賣出一盒奶,自己賺1/4,瑞典企業卻賺3/4之多。那時候,業內有個說法——蒙牛和伊利是為這家瑞典企業打工的——這家企業就是瑞典利樂包裝(後來的利樂拉伐)。
利樂的創業人是瑞典人魯賓·勞辛。用今天話來說,魯賓·勞辛是個“學霸”,1918年,他從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畢業,兩年後又取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理學碩士學位。在美國學習期間,魯賓·勞辛第一次接觸到了“自助”商店,並預見到這一概念一定會在歐洲得到採用,進而增加對預包裝商品的需求。於是,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引發經濟大蕭條,魯賓·勞辛與在瑞典聯合創辦了專業包裝工廠——Akerlund & Rausing。
魯賓·勞辛商業觸覺敏銳。1944年3月,他推動公司實驗室發明了一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型牛奶包裝,命名為“利樂包”,利樂包裝註冊專利,利樂包裝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1952年9月,第一台利樂灌裝機交付,同年11月,購買方開始銷售採用100毫升四面體紙包裝的奶油。
與許多中國民營企業家一樣,魯賓·勞辛早早就讓兒子進入企業。在利樂包創始初期,他的大兒子、28歲的漢斯·勞辛就被任命為公司的總經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勞辛父子一同經歷了發展困難,共同帶領公司進行大膽的商業運作嘗試,不斷完善新產品,取得巨大成功。到了1965年,勞辛父子決定出售其他的公司業務,一心專注於液體食品包裝業。
1983年,魯本·勞辛去世,兩個兒子漢斯和蓋德成為公司的主人。漢斯•勞辛分管利樂公司的技術研發,蓋德•勞辛把主要進行公司業務拓展,兄弟二人齊心協力,到1990年,利樂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紙製包裝公司。
轉讓股份,“淨身出戶”
1995年,漢斯·勞辛做出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以大約70億美元的價格,把自己的利樂股份賣給了他的兄弟蓋德·勞辛,自己離開服務四十餘年的利樂公司。此後,蓋德·勞辛的繼承人們一直擁有這家收入高達139億歐元的公司,成為一方富豪。
從某種意義看上,漢斯·勞辛賣掉利樂的股份,相當於宰殺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鵝。但很顯然,他自己並不這麼認為。他輕裝上路,在70歲的時候開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全新的財富之旅。
離開利樂公司後,漢斯·勞辛投資了幾個項目,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以赫爾辛堡為中心的生產新型環保包裝的企業——愛克林公司,據報導稱,勞辛持有愛克林公司90%的股份。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範圍內刮起了一股環保風。注重環保的理念越發深入人心,也開始影響到乳品包裝行業,愛克林公司應運而生。愛克林公司的包裝名為Ecolean,中文叫愛殼包裝,其獨創性在於包材採用自然貯量豐富、類似蛋殼材料的天然碳酸鈣,對環境無不利影響,且相比傳統的包裝材料,解決了包裝內產品的殘留問題,還可以直接使用微波爐加熱。
作為包裝行業的後起之秀,愛克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寂寂無名。但經過漢斯·勞辛的不懈努力,近年來在行業站穩腳跟。2002年,愛克林在天津興建了他們在中國的第一家廠房,生產包裝材料。近幾年來,一些區域乳企的推新以及伊利、蒙牛等乳業大佬開始跟進使用愛克林的產品,使得愛殼包裝逐漸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知名度大大提高。目前該公司最大的市場是中國和俄羅斯。
真正意義上的繼創者
可以說,漢斯·勞辛是真正意義的繼創者。
漢斯·勞辛繼承了其父魯賓的智慧,與父親一樣,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漢斯·勞辛在經濟、技術、醫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共獲得七個博士學位,曾任瑞典和俄羅斯國家兩個大學的客座教授和五個不同研究院的名譽成員,名下有數百項專利。
更重要的是,漢斯·勞辛和父親一樣,始終對包裝業充滿興趣和乾勁。利樂是他的父親魯本·勞辛想出來的主意,愛殼包則是在利樂包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用來自天然的材質白堊做原料來生產包裝,更加環保、節約資源。
作為一個包裝業的後起之秀,前面已經有包括利樂在內的三大巨頭佔據大部分市場。漢斯·勞辛對於愛克林的發展並不著急。這可能得益於他在商場上打拼數十年的經驗,見證過利樂從小到大甚至巨大的發展過程。他曾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從不在意競爭,我在意的是消費者,在包裝行業,最重要的創新已經是40年前的事了,現在又到了該有所創新的時候了。他認為,環保、低成本、客戶服務這三點是客戶選擇愛克林的原因。
始終專注於創新產品,堅定而踏實,漢斯·勞辛的二次創業雖然時間上有點晚,但卻是毅然和堅定的。勞辛去世後,他的三個孩子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漢斯·勞辛有著巨大的干勁,直到最後都致力於在瑞典乃至全球創業。”
經歷了利樂帝國的發展,以及愛克林的創新與發展,漢斯·勞辛奠定了他在瑞典包裝業的江湖地位。根據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112位,財富值120億美元。
“ 葛朗台”和慈善家的混合體
有趣的是,漢斯·勞辛這樣的一位坐擁億萬美元資產的富豪,現實中卻是“吝嗇”的。有人說,只要一涉及稅務,漢斯立刻變成了吝嗇鬼。漢斯·勞辛於1982年移居英國,目的是逃避瑞典的懲罰性稅收,同時為了逃避瑞典的,他把資金和工廠都轉移到外國。儘管已在英國居住了20年,他也想方設法地削減不必要的稅務賬單。然而,他也是一位慈善家。據福布斯報導,勞辛為科學和研究捐贈了大量資金,2005年,勞辛因其對慈善事業的貢獻被授予榮譽爵士稱號。他在倫敦大學的漢斯·勞辛瀕危語言項目支持瀕危語言的研究、培訓和存檔。據一位發言人稱,自1995年以來,該家族已經向慈善事業捐贈了超過15億美元。